《投资者网》黄韵欣
作为氨基酸领域的龙头公司之一,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梅花生物”,600873.SH)上半年利润大幅增长引起了市场的关注。
7月15日,梅花生物发布了今年A股的首份半年度报告。其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42.2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28.96%;扣非净利润25.3亿元,同比增长159.85%。
从中报可以看出,目前撑起梅花生物营业收入的主要是以味精为主的鲜味剂产品,在总营收中占比32.6%;此外饲料氨基酸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例也较高,占比39.85%。
数据来源:梅花生物半年报
此外,公司今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55.71天,相较于2021年53.89天及2021年50.68天的存货周转天数有所增加,运营效率待提升。
近两年业绩高增长 产能集中释放
如果将时间线拉长至五年内,可以发现梅花生物100%以上的利润增长并不是常态。事实上,2021年至2021年间,该公司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在-5%到8%区间,只有2021年扣非净利润增长123.89%。
数据来源:东方财富网
2021年之后,梅花生物就进入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增长时期,而造成公司业绩高增长的原因则是主营产品量价齐升。
2021年年报显示,公司收入增加的原因之一系子公司吉林梅花二期味精产能释放,味精销量大幅增长;2022年中报显示,上半年吉林梅花三期赖氨酸产能释放,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。
从产品线构建到投产达产,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以吉林梅花三期为例,此项目于2021年3月破土开工,同年11月投产,2022年2月才达产达效。梅花生物的前期投入在近两年开花结果,迎来产能释放高峰期。至于新建生产线现状,以及是否会继续增加产能,公司未在半年报中具体阐述。
数据显示,吉林梅花二期、三期项目投产试车后,公司赖氨酸、味精产能分别达百万吨级,苏氨酸30万吨。
据博亚和讯初步统计,2021年全球赖氨酸(折算98.5%赖氨酸,下同)产能386.1万吨,中国赖氨酸产能284.5万吨;2021年全球苏氨酸产能110.1万吨,中国苏氨酸产能100万吨。上述行业集中度较高,目前梅花生物是产能最大的赖氨酸和苏氨酸供应商。
在赖氨酸、苏氨酸和味精的产品组合市场中,与梅花生物类似的公司还有阜丰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“阜丰集团”,00546.HK)和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伊品生物”,870850.OC)。阜丰集团2021年味精销量约为111万吨,苏氨酸的销量约为25万吨,赖氨酸的销量约为26万吨。阜丰集团在味精和苏氨酸的产销量上与梅花生物较为相近,在赖氨酸的产销量上则与梅花生物相差较大。
近期,上市公司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星湖科技”,600866.SH)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伊品生物99.22%的股份。星湖科技收购预案表示,2021年伊品生物赖氨酸、苏氨酸和味精的产能分别位列全球第一、第三和第三位。有趣的是,梅花生物也曾有意收购伊品生物,但于2021年8月对外宣布终止收购。如若此次收购完成,星湖科技将成为梅花生物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。
除了产销量上升以外,梅花生物主营产品价格也在上涨。半年报显示,2022年上半年氨基酸价格处在高位,其中赖氨酸盐酸盐(98%赖氨酸)上半年市场价格同比上涨 8.75%,赖氨酸硫酸盐(70%赖氨酸)上半年市场价格同比上涨13.53%。
盈利受市场周期影响 爆发性增长能否延续
梅花生物的业绩高增长可否延续到下一报告期,目前来看受多方因素影响,不确定性较强。
公司上游主要原材料之一是玉米,2021年玉米价格高涨,梅花生物实施的玉米代储政策、提前采取的进口玉米策略、玉米拍卖等措施锁定了部分原料成本,有效降低成本端负面影响。
国信证券在2022年5月的研报中提及,俄乌冲突加大玉米等农产品的流通紧张预期,预判2022年全球粮价高景气有望延续。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分析,2022年国内玉米产需缺口缩小,但整体仍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。
如若玉米价格持续高企,梅花生物能否沿用此前策略锁到合理价格就变得至关重要。成本端的压力仍是公司挑在肩膀上的担子。
本文地址:/keji/99892.html
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,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
索沃资讯网